曹爽本是个谨慎而稳重的人,曾被称为“少以宗室谨重”。从他夺权的过程来看,他的策略也是步步为营:首先掌控了皇宫卫队指挥权,接着逐步控制了尚书台,巩固了中军的力量,然后再渗透到地方军区。可以说,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稳妥。 在这个过程中,司马懿虽然两次打败了吴国,声望大增,但总体来说,他似乎并没有直接与曹爽抗衡的机会。直到司马懿隐退,太后被软禁,曹爽的权力渐渐膨胀。然而,随着权力的膨胀,曹爽也开始改变了。 曹爽变得贪图享乐,放松了警惕。他的饮食、车马、服饰开始模仿皇帝,豪华程度与皇帝不相上下;甚至私自带走了曹叡的几个妾侍,府邸内的妻妾人数也暴增,生活奢靡至极。他还擅自使用太乐的乐器,调动禁兵为自己的私人事务服务。此外,他身边的心腹,如何晏等人,也开始腐化贪污股票配资利率,私分土地和财产(如洛阳和野王的数百顷桑田)。
展开剩余44%除了这些,还有两个非常关键的人物:孙礼和蒋济。孙礼是曹家三朝的老臣股票配资利率,他原本辅佐曹爽,但由于与曹爽意见不合,被调任其他地方,最后与曹爽的矛盾公开化,甚至一度被判禁锢五年。蒋济则与曹爽的父亲曹真是至交,曹爽通过改动职务,将蒋济的权力逐渐削弱,引发了蒋济的不满。 当时,曹爽显然认为这些老臣没有实权,他们最多只是发发牢骚,不会有什么大动作,甚至连司马懿的病情,他都没有过多的担忧。直到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时,曹爽才对司马懿的潜力产生了些许警觉,但他依旧未能认清司马懿的真正威胁。 在李胜与司马懿的那次会面中,司马懿装病耍弄李胜,用自己“生病”无力的姿态让曹爽彻底放松了警惕,甚至认为司马懿已经不再是威胁。曹爽没有意识到,这个看似病弱的司马懿,正在暗中积蓄力量,准备最终反扑。 其实,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早在担任中护军时,便开始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。通过公正的选拔机制,司马师在短短三年内培养了三千名忠于自己的嫡系力量,这些人后来成为高平陵政变的关键人物。曹爽虽然有了不少的权力和财富,但他却忽视了司马家的家底和力量,尤其是对司马师的监控缺乏。 曹爽的种种错误和忽视,为最终的政变埋下了隐患,而这一切也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众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